重庆市委编办凝聚协同监督合力提升监督检查质效
重庆市委编办将协同监督作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强制度供给、完善工作机制、深化结果运用等措施,整合监督资源、拓宽监督渠道,持续提升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效能。
加强协同监督制度建设。一是突出政治性。把准把牢制度建设的政治方向,将维护党中央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保证党中央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作为制度设计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注重系统性。加强与组织、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干部监督信息通报制度、机构编制监督与审计监督协作配合制度等,提升监督合力。三是强化协同性。将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及时固化为制度规范,持续优化完善制度体系,出台《关于机构编制纳入巡视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工作流程(试行)》《关于机构编制纳入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流程(试行)》,修订《机构编制问题台账整改销号制度》。
完善协同监督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积极谋划推进“渝编智管”数字化应用,推动与组织、财政、人社、审计等部门业务联动,构建多场景的机构编制数据仓,汇集单位机构设置、领导职数配备、人员参保等数据,推动监督数据互联互通。二是建立线索移送机制。对党委督促检查、巡视巡察、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经济责任审计移送的机构编制违规违纪问题线索,建立工作台账,逐项依法依规进行核实处理,处理结果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有效提升线索运用效能。三是建立问题会商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会商联络,定期通报监督检查计划安排、发现的机构编制问题和最新政策规定情况,对疑难复杂问题通过书面函商、碰头面谈等方式进行研判,确保问题定性准确、依据充分。
深化协同监督结果运用。一是促进问题整改。对检查发现的机构编制违规问题,通过印发整改通知、电话沟通、实地督导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认真整改,联合巡视、审计等部门推动问题归集、闭环管理。2025年巡视、审计等检查发现问题整改率达100%。二是促进资源优化。将监督检查结果作为优化机构职能、调配编制资源的重要参考,对履职不充分、编制资源闲置的,相应调整职能配置和编制资源。三是促进制度规范。系统梳理检查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深入剖析问题产生根源,举一反三,不断改进机构编制管理,制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领导职数管理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30余件,切实将监督结果转化为制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