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    ] 打印
增强中国政党理论国际话语权研究
时间:2019.09.17 来源:
    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已经逐步形成适合中国国情且卓有成效的政党理论,但是,这一政党理论的国际话语权仍然有局限。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是中国获得与自身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地位,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的必要之举。政党理论国际话语权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冲破西方意识形态霸权、改变国际话语权“西强中弱”格局必然要直接面对的课题。

  一、中国政党理论的特色和贡献

  争取增强政党理论国际话语权的前提是中国已经形成自身的政党理论。事实上,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已经逐步探索形成以多党合作为核心的政党理论和政党制度;这一理论和制度不仅推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对世界政党理论也是一种丰富和完善,为政党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中国政党理论基本理念的创造性。中国政党理论的基本理念是协商,它很好的解决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与民主党派的参政问题。这一基本框架决定了中国各政党之间的基本关系状态是协商而不是竞争,但又不是简单的服从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和各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而不是通过选举竞争来获得,从而避免了政党竞争导致的不稳定、内耗和无谓斗争等问题;各民主党派都有相应的社会基础,联系一部分群众并表达其利益,还发挥着监督和制约作用,而不是完全的“服从”,对执政党是一种激励,以激发执政党的全部能量和创造性,并促使规范行政、依法行政。西方竞争性政党体制的基本理念是“竞争”。这种竞争体制在权力监督制约、机会公平等方面有优势,但竞争往往演变为政党之间的“内耗”和“无谓斗争”。

  2.中国政党理论在政党政治架构方面的创造性。中国政党理论的基本架构是“执政——参政”,这比西方的“执政——在野”架构更有包容性。在这一构架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是体制内政党,没有在朝在野之分,不存在政党之间的相互竞争,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参政党无一例外地必须在宪法与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对人民负主要责任;中国共产党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又接受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方面的民主监督,有利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都是受宪法保障的独立的政党组织,它们都有呈现自身特色的政治纲领、独立的组织体系和自主决定各自党内事务的权利。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管是执政党还是参政党,都以人民利益为基本出发点。西方国家两党制和多党制的基本架构是“执政——在野”。执政党通常主导和独占国家权力,并为其所代表的利益集团谋取最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为了争夺执政地位和压制对方,政党竞争很可能背离民众的利益,所谓的民主政治变成“少数有钱人的游戏”。

  3.中国政党理论在处理党政关系方面的创造性。中国政党理论处理党政关系的方式重视“合一性”,这优于西方的“分离”模式。具体来讲,中国共产党居于领导地位,对全部国家生活实现着直接或间接的领导,并对经济、政法、文教等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全面的统筹,其具体的政治影响,甚至可以深入到社会成员的各个劳动单位。通过这种方式,不同政府部门、不同国家权力机构、各层次政府、不同社会团体,都在执政党这里悄悄地汇合了起来,既遵循了现代政治的基本规律,如权力分设、分层管理等,又解决了政治生活的“统一”问题。在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体制下,党政关系以分离为主要特点。立法、行政等权力系统之间的制衡关系往往以政党分掌不同权力或者相互制衡来体现。在总统制下,不同政党分别掌握立法和行政权是常态;在内阁制下,议会中也必然存在制约执政党的在野党或反对党。

  二、中国政党理论国际话语权的现实状况

  虽然中国已经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政党制度,形成自己的政党理论,但政党理论国际话语权的现实却是,“西强中弱”的格局严重制约中国话语权的发挥。

  1.政党理论话语权“西强中弱”格局的影响。中国虽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政党理论的国际话语权并没有因此而获得迅速提升,有些时候甚至不如西方一些中等国家。当前的现实是:政党起源于西方,在中国是舶来品;政党理论的主要概念来自西方,与中国的实践并不完全契合,而中国自己的概念则难以为西方主导的理论体系所接受;政党政治的游戏规则由西方制定;政党制度的评价标准由西方国家制定。这些因素导致政党理论上的“西方中心”,中国作为后发展国家,很难在西方中心的环境中形成具有国际影响的政党理论,并争取到国际话语权。加上意识形态竞争格局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在数量上一时的优势也让其能够从意识形态上对社会主义中国施加压力,中国要赶超西方国家并获得话语权有相当的难度。

  2.中国复兴和崛起对政党理论话语权的需求。与中国在政党理论话语权上的弱势相对应的是,中国在复兴和崛起过程中对话语权的需求。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长是提升政党理论话语权的基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综合国力前五的国家,中国理应获得与此相一致的国际话语权。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在国际经济等领域的话语权已经有提升,中国也需要在政党理论等领域增强话语权。增强政党理论国际话语权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国际社会的竞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政治领域涉及国家理论、政党理论、民主理论等方面,中国在政党理论上增强国际话语权也是提升竞争力的需要。增强政党理论国际话语权,对抵制一些国家肆意指责和抹黑中国、冲破限制和围堵、维护国家利益是必要的。

  三、增强中国政党理论国际话语权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中国的理论界和学术界从20世纪末已经开始总结中国改革发展的经验,为“出中国自己的理论”而努力。事实却是,中国自己的理论,特别是有国际话语权的理论,仍然较少。政党理论是基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逐步建立的,但这一理论至今仍面临国际话语权缺失的境况;增强其国际话语权,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1.西方的抹黑和排挤。中国的政党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政党间的合作;西方的政党理论以自由主义为基础,强调政党间的竞争和轮流执政。正是由于这一差异,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政党制度和政党理论一直持排斥态度,将其与民主体制对立起来,甚至给中国的政党理论贴上“专制”的标签。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出于对中国政党理论和政党制度国际化的担心,西方对中国政党理论的抹黑更甚。这种抹黑和排挤,除了国家间的利益竞争外,背后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西方国家按照他们的实践制定标准来评价中国的政党理论,然后再开出“药方”,诱导中国按照他们的标准去改变,最终实现其“和平演变”的目的。对中国来讲,既要避免落入其陷阱中,又要努力改变当前的不利状况。这就是难点所在。

  2.政党理论学术话语权的边缘化。政党理论等方面的话语权很多时候以学术的外在形式来展现,被包装成学术话语权。在这方面,中国也处于边缘化的状况。学术话语权的边缘化直接影响到政治话语权。毕竟,一些重要的理论往往都是由学界先创造出来的,学术研究和政治实践也是紧密关联的。没有学术话语权,增强政党理论话语权就缺少了很重要的支撑。

  3.宣传方式不适应实际需要。增强政党理论话语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依靠中国自己的宣传,一是官方宣传,二是民间宣传。当前,中国在这两个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满足需要。官方宣传形式单一、僵化,缺乏灵活性。在对外宣传中,官方宣传大多以灌输说教等简单方式为主。这种宣传在国内都已经难以适应现实需求,在对外宣传中就更难获得良好的效果。民间宣传缺少自觉性和目的性,自觉宣传中国的政党理论等内容的情况较少。另外,也有部分公众不知道如何宣传,结果使我们丢掉了获得政党理论话语权的民间渠道。

  4.语言也是影响政党理论话语权的重要因素。政党理论国际话语权的获得首先需要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政党理论,即中国的主动输出是必要前提,而这必然涉及到语言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在对外输出上重视的是英美等传统的大国,因而对英语高度重视,却有意无意忽视了其他语言。这从各高校外语学院的专业语种设置就可见一二:英语系遍地开花,日语系也不少,德法俄还可以,其他就少见了。只盯住少数大国的结果就是,众多国家被忽视,了解中国的各国公众也不可能增多。对一些国家来说,中国都不愿意用他们的语言来对他们进行宣传,指望他们主动来“学习”中国的政党理论,显然不是可行之策。

  四、增强中国政党理论国际话语权的途径

  增强中国政党理论的国际话语权,既要考虑政党理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也要重视学术研究、理论宣传等“技术”层面。为增强中国政党理论的国际话语权,需要考虑以下途径:

  1.坚持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话语体系。首先要明确中国政党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中国政党理论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不断发展的结果。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引领作用,从而为中国政党理论奠定坚实的基础。

  2.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体系。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体系,以此作为增强话语权的“本钱”。将现有的概念、理论、制度、实践纳入一个体系中,并具有逻辑上的关联性。加强政党理论的学术研究,扩大国际影响力。

  3.创新政党理论话语,适当使用现代政党政治的概念。坚持自己特点的基础上要尽量使用大家熟知的、普遍接受的概念,不仅体现了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态度,更有助于政党理论不断创新和扩大容量,有助于各国公众认识和理解中国的政党理论。

  4.充分发挥国外汉学家、社会名流和普通公众等在增强政党理论国际话语权中的特殊作用。国外汉学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学术群体,他们并非都对中国政党理论持否定态度,由这些学者讲述的中国政党理论有助于增强话语权。

  5.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为增强政党理论国际话语权提供支持。民主党派通过自己的行动告诉世界其地位和作用,有助于改变世界对中国政党制度的看法,增强政党理论的话语权。首先,民主党派要多开展对外交流,在与世界各国政府和政党的交流中用事实证明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其次,民主党派要加强有关中国政党理论的研究。

  6.丰富理论宣传的形式和途径。一是宣传形式要灵活多样,二是重视民间宣传,三是重视应用多种语种。要立足于“争”,同时积极增强“内功”,完善政党理论体系,扩大政党理论的影响力,最终使中国的政党理论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理论。

(执笔人:郭道久,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30号   邮政编码:300061    津ICP备15007181号-1
中共天津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天津市数据发展中心